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谱系综合管理 > 文章著作 > 传承人文集

太极拳定步推手规则新探

2014/4/17   来源: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   共808人浏览    我要评论

一、关于杨式太极拳定步推手


    褚桂亭与顾留馨两位先辈曾明确指出,太极拳定步推手是杨澄甫宗师来南方传授太极拳时定下来的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


    上世纪二十年代,杨澄甫宗师南下杭州与上海,非常重视弘扬宣传太极拳定步推手。30~40年代,杨澄甫宗师的高足陈微明先生在上海传授定步推手,强调手不可用力,要求学者每日单练数百手或数千手,则两腿自然有内力生根,腰极灵活自如。


    恩师褚桂亭先师传授太极推手,要求学生上半身放松,下半身双腿双脚要稳固生根。单盘手从50圈起,逐步增加到300圈后,再学练双人定步推手拥捋挤按,粘连黏随的老牛劲。褚桂亭与陈微明两位先辈对太极拳定步推手要求大致相同,每日习练数百手与盘手50圈,阐述只是文字不同。由此证实,单练苦练是出纯功的真理。


    笔者亲身体会,平时个人小弓步习练,单盘手50圈(8~1 0分钟),其活血养身的作用大于打一套杨式太极拳。上世纪50至60年代,学员练一年太极拳后,可习练定步推手及拥捋挤按,每次从50圈逐步推手300圈后,拳师亲手传授粘连黏随听劲及发力技战实用手法。待学练太极拳满三年之后,才有资格向太极拳老师学练单盘手。


    双人推手的棚捋挤按、粘连黏随是杨式太极拳中最深奥的精华。其螺旋缠丝劲,以及整体节节贯穿的拧转力,是太极拳理我顺人背应用的充分体现。


    1950至1960年代,北京部分太极拳名家,对太极拳的“缠丝劲”各说各理,争辩几年难下结论。褚桂亭先师笑着对笔者说:太极拳练整体缠丝螺旋劲,其
区别在于陈式太极拳练的是“明缠丝”,而杨式太极拳练的是“暗缠丝”。杨式太极拳的步法虚实要求极其严格。褚先生是位有先进思想的革新人,他不墨守
成规,不迷信名家文字著作,而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感受,否定名家名文之定义。现仅举一例说明,时至今日,所有太极拳著作及当今太极拳教师对太极拳理的“塌腰”均为公认,而褚先生则提出“塌腰”是断劲,“刹腰”为整体劲的观点。推手“按”劲用刹腰,“挤”劲是爆发力要刹腰。


二、褚桂亭创新改进定步推手规则


    褚桂亭恩师日:定步推手拥捋挤按与粘黏连随的八法整体缠丝老牛劲,是考验显示甲乙双方内力强与弱的试金石。


    (一)北京体委规定的双人太极拳推手


    第一局,甲乙双方右脚在前,互推手两分钟后交换场地,左脚在前互推手两分钟,根据裁判记分,决出胜负。


    (二)褚桂亭先辈改进的双人太极拳推手


    甲乙双方抽签分清上下手。若甲为上手,乙为下手,第一局,甲乙双方左脚在前,裁判口令一发,互推拥捋挤按三圈后,甲可向乙先发力进攻,互推手三分
钟后交换场地,甲乙双方同出右脚,裁判发令后,甲乙双方以互推棚捋挤按手法进攻,三分钟后,根据裁判记分分胜负。


    褚师微笑着对笔者说:别小看推手从两分钟改进为三分钟,每增加一分钟的老牛劲,总会有一方内力不足而举手弃权。


    (三)定步推手改进左脚在前,合乎人体生理学常识。


    人体左主气,右主血,人走路的习性总是先开左步。中医理论认为,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。从人类敬老孝道来讲,家事子争先干也是常理。


    (四)记分办法


    杨式太极拳定步推手对脚步的稳固,要求非常严格。甲乙双方小弓步站稳,推手时前后脚进入五行阴阳八卦图圈内,甲方与乙方盘手推搠捋挤按,脚不准移动出圈,出圈者失一分,两只脚出圈失两分。


    若甲方一只脚出圈,乙方两只脚出圈失二分,甲方只能得一分。


    若甲方把乙方推倒在地,乙方失三分,甲方双脚稳固不出圈得三分。


    杨式太极拳定步推手的灵魂,就是双腿有功力,稳固如泰山。太极拳理的要求是“根基在脚”。如今,太极拳名家研究的均为文字理论,少有研究太极拳缠丝劲的篇章,亦未见打太极拳有“根基在脚”的专文。


三、定步推手规则新探


    太极拳定步推手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。其主要手法必须以太极拳的拥捋挤按为其独特使用手法。“采劲”是太极拳名家常用手法,严禁使用非拥捋挤按之手法。


    (一)凡违犯规定者给予警告

    1、不准使用勾、挂、绊、挑的腿法。
    2、不准使用抢抱腰抱腿法。
    3、不准使用肘尖击胸肋手法。
    4、不准使用头顶胸腹。
    5、不准使用手勾颈部及抓打头手法。
    6、不准双方用鸡斗护乱推掌。

    (二)出现下列行为者取消比赛资格
    1、故意攻击对方严禁部位者。
    2、对裁判谩骂、围攻。侮辱等行为者。
    3、为弘扬定步推手,两次违规即罚其下场。

    (三)参加定步推手不慎而受伤,责任自负。

 



关于我们 | 隐私保护条款 | 入谱平台 | 留言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