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谱系综合管理 > 文章著作 > 传承人文集

静元十三掌

2015/2/11   来源: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   共932人浏览    我要评论

    静元十三掌是结合人体任脉、督脉等 14经络运行的一种健身功法。静元概念取自宋时道、佛、儒家的修身养生方法,清静为道、佛、儒三家的养生宗旨,清而涵之,静而养之,静极生功,清而归元。元指人身体的元气,先天之气,而先天之气还需后天的滋养补充,元气充足则气血充盈。
    静元 13掌是笔者根据先古人练功方法及中医学经脉运行理论,结合几十年习武练功实践独自创编而成。练习时做到身心放松,进入清静境界,同时通过各种掌法、身法及关注经脉运行点,配合深长呼吸,降低外界对大脑的不良刺激干扰,提高身体新陈代谢速率,有目的主动地锻炼五脏六腑及身体其它各部位,从而增强身体防疫、免疫功能,促进体魄健壮,达到延年益寿目的。
 
一、旋掌攥拳(手厥阴心包经)
    预备动作:自然站立、两手下垂;全身放松,头正颈直;两脚分开,比肩略宽;舌顶上颚、淡定平和;深长呼吸,吸满吐尽;背北朝南,晨面东方;避开障碍、环境清雅;沉肩拔背、眼视前方。以下掌式预备动作按此要领。  
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。同时手掌上抬、翻掌、搂掌、按掌开始旋转手掌并攥拳,拇指抵两大腿外侧;吐气时,两拳用力攥并下沉,同时关注手厥阴心包经,意在天池、天泉、曲泽、禾希门、内关、大陵、劳宫,发力点在劳宫穴。如此反复六到八次。
二、劈掌亮爪(手太阴肺经)
    接上式,吸气时,由丹田提气至神阙至膻中,双手变掌,经胸前交叉、上举、向身体两侧划弧,至与肩同宽时停止,沉肩挺胸,同时两立掌变立爪,吐气时两立爪向身体两侧用力。再丹田提气至膻中,吐气时,关注手少阴肺经,意在中府、尺泽、孔最、太渊、鱼际、少商,吸满吐尽,津液下咽入丹田,发力点在少商。如此反复 6--8次。
三、托掌望星(手少阴心经)
    接上式,两掌向下划弧收回胸前,成叠珈式。吸气(丹田至膻中)时两掌外展至两侧 45度时翻掌手心向外向上,至头顶百会上方触掌尖,两中指(中冲穴)相对,轻轻吐气,眼视头顶上方、意守命门。   再吸气至膻中,吐气时关注手少阴心经,意在青灵、少海、神门、少府、少泽、少冲(小拇指下侧),发力点在少冲。如此重复6-8次。
四、云掌扭身(手阳明大肠经)
    接上式,两手掌向两侧划弧向下回到胸前至神阙处,成叠珈式,吸气时不动,吸气时提肛,石门、气海、阴交到神阙;吐气时关注手阳明大肠经,意在迎香、肩髃、曲泽、下廉、阳溪、合谷、三间、商阳(食指尖),发力点在商阳。自然放松,扭身自然适度,眼睛随上运行掌食指走。下运行掌自然相随。关注点仍然在商阳。如此反复 6-8次。
五、甩掌松肩(手少阳三焦经)
    接上式,两掌抱掌回到叠珈式,吸气时提肛,由会阴、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,吐气时两手掌向下向前下方自然轻松甩掌,身体送肩下俯约 90度再两臂下垂双掌手指触地,脚尖受力,脚跟抬起。后几次直接俯身甩手,再手掌指尖着地。手掌往身体部位运回时吸气,手掌向前甩时轻轻吐气。吐气时关注手少阳三焦经,意在天井、支沟、阳池、中渚、关冲,发力点在关冲。甩手时要精神放松、身体放松、意念放松,似气流从经三焦经天井流到关冲释放。如此动作重复6--8次。
六、穿掌坐盘(手太阳小肠经)
    接上式,双掌上翻收回到下腹神阙前,十指尖相对。吸气时提肛,由会阴、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。
    右掌开始向上抬起,手心向脸部,掌尖与百会齐,从身体右侧开始以肘为支点,掌向左下缓缓从右肋下穿过,穿至右肋下 45度时翻掌,手心向下向上在回到右前胸位置,手心向脸部。
    在右掌做龙形穿掌的同时,左手掌直接从左肋下穿出,到左下45度时翻掌,手心向下向上旋到左前胸位置,手心向脸部。以此左、右掌一上一下,一阴一阳,形成连绵不断,动如游龙的穿掌。
    整个穿掌吸气、吐气在一个动作内完成。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。吐气时,身体坐盘成马步,意在手太阳小肠经。肩中俞、天宇、小海、养老、阳谷、少泽,如气流从少泽穴(小指尖背 )释放。此动作如此反复6-8次。
七、落掌分臂(足厥阴肝经)
     接上式,两掌收回成叠珈式。吸气时,两掌缓缓向上向前抬至与膻中平行,然后滑开变成手心向下,并慢慢分开向两侧向下水平展开,略高与肩。同时开始吐气并将两掌下落至与肩同高。
    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。吐气时关注足厥阴肝经,大敦、太冲、中封、三阴交、中都、膝关、阴包、阴廉、鱼脉、章门、期门。由大敦上走期门。夏日练此功法时,可赤脚在干净的土壤上修炼。如此反复 6-8次,或根据身体情况不计次数修炼。
八、摩掌按腹(足太阴脾经)
    接上式,将两掌收回至腹前,两拇指食指环神阙,手心向内。吸气时两掌外张至两肋处,吐气时,两掌按压腹部相向而运行,左右掌轮换沿带脉上下摩掌,成阴阳太极圆掌在神阙四周。
    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。吐气时,关注足太阴脾经,由隐白始,经太白、公孙、商丘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血海、箕门、府舍、太极、食蜓、天溪、胸乡、到周荣。气由下往上走,到周荣时吐尽。
    采用深长呼吸方式,意随呼吸走。摩掌按腹到腹部发热为佳。
九、摇掌环臂(足太阳膀胱经)
    接上式。左摇掌:双掌回到神阙位置,然后向下自然下垂,手心向里。吸气时,双掌顺向左肋处 45度时翻掌,手心向外,向上向右再向下回到手掌自然下垂时的位置,手心向内。双掌摇到头顶时,开始吐气,到神阙时气吐尽。
    右摇掌:双掌回到神阙位置,然后向下自然下垂,手心向里。吸气时,双掌顺向右肋处 45度时翻掌,手心向外,向上向左再向下回到手掌自然下垂时的位置,手心向内。双掌摇到头顶时,开始吐气,到神阙时气吐尽。
吸气时提肛,由会阴、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。
    吐气时关注足太阳膀胱经。由至阴(小脚趾外侧)起,经束骨、金门、仆参(脚跟上)、昆仑、跗阳、飞扬、承山、承筋、阴谷、股门(腿)、承扶、会阳(臀 )、上、中、下、次髎、膀胱俞(臀上)、关元俞(背下)、肝、胆、肾、胃、脾、肠、肺、心俞、至风门(背上)。往右摇走左足太阳膀胱经;往左摇走右足太阳膀胱经。如此反复数次,眼随掌动。
十、飞掌掬水(足少阴胆经)
    接上式,站立,吸气时,双掌上翻做掬状,由下而上捧至头顶前。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。
    吐气时,翻掌向下向后,同时身体前倾至 90--145度,双掌在身体两侧成飞燕展翅状。
    再吸气时,直接将双掌掬水状至头顶前,吐气时同上。吐气同时,关注足少阳胆经。起窍阴(无名脚趾)、侠侯、地五会、足临泣(脚面)、丘墟、悬钟(脚脖)、阳辅、外丘、阳交(小腿)、阳陵泉、膝阳关、中读、风市(大腿外侧)、环跳 (臀外侧)、居髎(前胯)、维道、五枢、带脉、京门(腰两侧)、日月(上腹侧肝胆区域)、渊液、极泉穴、天井(肩背顶)---天柱、玉枕(后脑)、承灵、正营(百会两侧)、承光、五处(百会前侧)、阳白(额两侧)、绕回后耳处--完骨穴、浮白、 天冲、率谷、曲鬓、颌厌、上关、童子髎(眼角外侧)。注意深长呼吸的节奏,吐气时气由下往上走。如此反复修炼。  
     十一、捋掌歇身(足阳明胃经)
    接上式,双掌收成叠珈式,手心向上。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,吐气缓缓咽津入丹田。
    左捋:再吸气时,叠珈的手掌往下往前划弧,交叉与神阙处,同时左腿盖步于右腿。吐气时,两手掌成对角(左下身 45度,右上身45度)抻拉,手心朝上,身体在用力时成低歇步、眼看左下方手掌。
右捋:左脚缓缓撤回成开步,同时两手掌插回原位成叠珈式。再吸气时,叠珈的手掌往下往前划弧,交叉与神阙处,同时右腿盖步于左腿。吐气时,两手掌成对角(右下身 45度,左上身45度)抻拉,手心朝上,身体在用力时成低歇步、眼看右下方手掌。
    吐气时,关注足阳明胃经。气由下往上走,历兑(食脚趾尖外侧)、内庭、太冲、解溪(脚脖面)、丰隆、巨虚、条口、上巨虚(小腿)、足三里(膝关节外)、犊鼻、梁丘、阴市、伏兔(大腿前部)、骨卑关、气冲(前胯)、天枢、滑肉门、太乙、梁门(前腹)、乳中、气户、气舍(前脖锁骨端)、水突、人迎(脖子处)、承浆、地仓、巨髎、四白、承泣(眼下)。注意呼吸绵长深沉,鼻吸鼻呼。如此反复 5--6次。
十二、推掌瞪目(足少阳肾经)
     接上式,双掌回归叠珈式,手心向上收于神阙处。
调气:吸气时,由丹田开始提气,经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到神阙;再由神阙经下腕、中脘、上脘到膻中,轻轻吐气。
推掌:再吸气,两手掌向下向两侧伸展,向胸前抱气回搂至膻中,双手掌往下往前翻掌成圆推出,并且两掌分开向两侧向前。吐气时两臂成水平向前推并发力。发力时,双眼用力瞪大,每次复原成叠珈式。
吐气时,关注足少阳肾经。从涌泉起,然谷、照海、水泉、太冲、太溪(脚脖内侧环)、复溜、交信、筑滨(小腿内侧)、曲泉(大小腿间背弯)、长强、横骨(转到前下腹)、大赫、气穴、四满、中注、盲俞、(神阙两侧)、商曲、石关、通谷、幽门、布廊(乳下)、神封(乳里侧) ---灵墟、神藏、或中、俞府(锁骨下)。修炼此功可配合推树木,板墙、石磙等。可双掌或单掌练习。
      十三、合掌理气(督脉、任脉)
    接上式,收回两掌于神阙处,手心向上,然后两臂向两侧展开,向上向里城童子拜佛式,合掌于百会之上,然后向下合于膻中处,眼看两掌指尖。吸气时,由神阙往下走气,经阴交、气海、石门、关元、中极入会阴;再由会阴经长强、腰俞、腰阳关、至命门。再由命门上行至中枢、至阳、神道、至大椎,至头部哑门、风府、脑户、强间、后顶、百会、前项、上星、神庭、会髎、水沟、兑瑞、至龈交。
    走完督脉进入任脉:承浆、廉泉、天突、华盖、玉堂、至膻中。此时,命门发力,经手厥阴心包经,发力于劳宫。如此反复,练至气血充盈、筋骨强壮。  
    练至气感较强时,伴发力及声音,从腹中发出“啊 ----哈----”等声音。发力时可能出现部分肢体发麻,双手颤动,头发丝发竖的感觉,不必惊慌,是正常现象。 也可以说是身体磁场及功力的表现。呼吸时吸气则满,吐气则轻缓而尽,吐气可发力发声。
 
作者小传:谢振德(笔名梓原),学士学位、曾在海军某部服役,参加过保卫南沙群岛等对越军事行动,十一次立功受奖、四次评为技术能手。转业后在吉林、辽宁等地央企任中、高级管理人员。现为国家武术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、中国武术六段位。 2012年评为吉林市社科先进工作者;参加省、市级武术比赛活动担任过主裁判,并获得过金牌、银牌,2014年获吉林市太极拳活动突出贡献奖。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、吉林市社科联(院)委员、吉林市作家协会会员。在省内外发表论文、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杂文百余篇,二十余篇论文获国家行业论文比赛大奖,并收入《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世纪经典》等专著;2008—2014年发表历史纪实小说《关东战事》、《吉林义勇军》;散文《故乡雪》获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。主要武术论著《静修论》、《静元门》。


关于我们 | 隐私保护条款 | 入谱平台 | 留言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