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谱系综合管理 > 文章著作 > 传承人文集

太极拳堂奥问答之论太极拳

2010/11/2   来源: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   共947人浏览    我要评论

问:师父,您既是工程师,太极拳又是受益于嫡系家传,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,您是否可以长者的识见,来谈一谈对太极拳
的认识,以利于我们晚辈更好的认识国宝的价值。
答:以后你想问什么,先别给我戴高帽子,行吗?这东西让人晕晕糊糊的,一旦忘乎所以,走迷方向,反而不知道说什么话了.再说我也没什么大能耐,决不能以这方面的长者自居。要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,中华大地有的是藏龙卧虎、高人逸士、名家前辈。今天你提到太极拳的价值问题,我也确实无法估算。就是我国其他世传名拳,同样都是稀世瑰宝。拳学到了至
高境界,内外彼此相通,其理归一,不论先刚后柔还是先柔后刚,仅不过异曲同工,殊途同归而已。最终目的都想达到刚
柔相济,五阴合五阳。但欲达到这一点却又是永无止境的。所以高手过招只在分毫之差。张三峰“八五十三势长拳解”中
曾说“万不得有一定架子”说明拳本无法(这里指招式套路),只是一种主导攻防技巧的思维方式,但又不得不从招式套
路入门而已。这就象练字学画一样,先从规矩起,到懂规矩,熟悟之后才能脱规矩,应变自如,得心应手。
你师爷过去常说:“太极拳是一种以太极哲理思想为主导的拳,既无始亦无终。终既是始,始既是终。故又名之曰长
拳。世事万物之运化,又何能出此圈者。”但要悟出其拳理,就要靠恒心了。学拳须知“三心、四多”(既:决心、信心
、恒心;多看、多想、多炼、多问),其中就数“恒心”最难做到了。每上一个层次,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,这就是太
极拳的奇妙之处。
问:那么各人的体悟不同,不就成了各种不同的太极拳了吗?
答:若把太极拳仅仅看作是一种拳式,或一个拳种,自然可以这样说,但太极拳的真正含义并不在此。中国文学中的一部《红楼梦》亦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太极拳的体悟同各人的练法、进程、感觉、理解、悟性有关,但这决不会因为你的体悟不同而改变太极拳本身内涵的真义。
问:那么,太极思想是否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理念,如黑格尔的本体论一样。
答:其实,不论东方、西方,都在描述同一个宇宙的奥秘,只是程度的深浅不同。这也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。譬如对立统一规律,太极拳中说动分静合。黑格尔的著作中也提到了,但他只是当做一种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。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对立
统一作为思维规律而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,而唯物论只是把事情顺过来,一切就变的简单明了了。
问:那为什么简单明了的又不是人人能学得会的呢?
答:客观事物给人的只是表面现象,而本质是隐藏在其后面的。人们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,难在必须进行无数次去伪存真、去粗求精的工作,逐步趋近于事物的本质。太极拳讲求“听、化、拿、发”,首先是个“听”字,“听”相当于调查研究。而对具体事物做具体分析就相当于要“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”。但要用好“听、化、拿、发”就不容易了。
问:那么,太极拳是不是一定要反映拳学的本质,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拳式算不算太极拳?
答:如果确实是用太极思想指导的拳,这样的太极拳,就肯定可以反映出拳学的本质。王宗岳的拳论以及列位先师祖留传的心得都可以证明。如果能反映拳学的实质,那么是不是叫太极拳也无所谓。过去不就有称之为长拳、绵拳、先天拳、周天拳等等的名称吗?如果仅仅是同一种拳,而要冠之某派某式,则“太极”两字总还是丢不开的。
问:师父说得有趣,既然说到拳种问题了,我想问问太极拳作为一种拳式,那么本意是什么?
答:前面说过,你师爷是用拳来体悟事物运化的,用的就是现代的“同构”关系。用句近代科学的话说,就是模型论的科学理
论,用同构的概念来说明理论于客观对象之间的数、理关系。一个阴阳图是最基础的模型。阴以阳为生,阳以阴为根,中医也用得很好。在前面论“听”中说到,一旦集合的半导体零件经组装后,成了一个新的整体系统,于是太极就生了。这时一切就围饶着这个新的“中土”在运转走圈。大到太阳系、银河系;小到原子、电子,生活中的春夏秋冬、白昼黑夜。
这就是说你一旦真正掌握了一种体系,就可以了解到进一层新的奥秘。太极拳是一个体系,着重研究用圈来克敌制胜的。圈的多少、进退,以及层层相套、相串,忽隐忽现,均能反映出不同的效果。这不是对立统一,阴阳关系尽现其中么?
问:师父,那么拳的套路您是怎么看的?
答:练套路过去叫盘架子。其实从起式到合太极也是一个圈。如同音乐的韵律,从悠扬到紧张,从激昂到迸发,再逐渐回复悠
扬而结束。重复的音阶是韵律的需要,同样在拳中重复的动作是走劲换劲的需要。
问:师父,您对拳种是如何看的?
答:其实,任何正统拳种都是好的,都可以让你登上阶及神明的“天梯”,传统太极拳只不过想用较短的时间与较省的体力来登上阶及神明。
问:太极拳内既有八卦的走圈与形意的走直,又有外家的刚劲与内家的柔化,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?
答:错了,那些东西若未练透练悟,再多再完备也是白费,倒还是千招会不如一招熟。本来,拳本无法,关键是要由招熟到着
熟,再由着熟而悟懂劲,由懂劲才能阶及神明,最终达到无招无式,应变自如,彻底悟透太极真义,才算修成正果。但这还不是终点。进而再修应变的速度,由分、秒、毫秒、微秒,高者永无止境。
问:太极拳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以“听”为先?
答:这正是太极拳的生命所在,应变全靠“听、化、拿、发”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最早还不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吗?破译密码、收集情报、计算弹道轨迹、预测动向不就相当于“听”吗?近代武器那么先进,导弹的发射与反导弹防御,不就正是建立在“听”的灵敏度上的吗?落后的必然要挨打。只有运用好“听”才能化被动为主动,这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吗?
问:说到计算机,您比我精通,里面的二进制同太极的动分静合,有同构关系。那么,在计算机盛行的今天,您认为太极拳的命运如何。
答:计算机若与人比,人是“中土”,计算机只不过是工具。计算机若没有人操作或输入,还不是废物一个。所以,人的价值远比计算机重要。只要人类存在,人类的文化总会不断向前发展。正是太极圈的阴阳妙趣编制了人类文化的密码,计算机不就是由“是”、“否”的个体,不断地变换是否的原理生成的吗。个体的数量多少,以及变换、反应速度的不同,则运算速度和精度也就不同。是其一;计算机解放了人类许多日常生活、工作中的烦琐劳动,使人类有更合理的时间锻炼身体,感悟世界。是其二;科学越向前发展,人类的生命价值将越高。练太极拳能使人外强内壮,体内各部功能系统协调平衡,有利于延年益寿。尤其在进入太空时代,太极拳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健身、体悟与思想的操练,她保障了人类文化的延伸,健康向前发展。是其三。
问:那么,您认为太极拳应如何发展呢?
答:太极拳确实是件难得的国宝,此宝唯我中华独有,她除了武术中的攻防技巧外,更蕴藏着兵法上的战略战术,还隐寓有天体哲理、物理科学、医道、生理、心理、伦常等方面的真义,确是拳学发展中难得的拳种之一。可惜时代不同了,了解的人也不多,致使缺边破角的土罐子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尘垢,谁还识得庐山真面目。话又得说回来,多数人认为,现在除了养生,确也无大用处。所以你问我太极拳应如何发展,我说你问错了对象。再说我也确实不知道,反正国宝会有该管的人管的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太极思想在其它学科中也会体现的。
问:师父说得客气了。我想再问一个问题,历史上太极拳分过派吗?
答:我没经过考证,不能肯定回答你这个问题。我个人认为,如果是同一个拳种,又没有经过什么重大的创新或变革,其实没有另创门派的必要。因这容易引起整体分裂不和,就如同一师承的师兄弟之间尚且常有分歧不和之闻,更何况分门立派,此实不利于拳种之技艺理论纵深提高发展。至于学练同一拳种的学生,练到后来,每个人的拳式外形动作都会有所偏离,甚至大相径庭,外人为区别起见,称某人为某式,无奈之下,亦无不可。但修练道深之高人,艺达全身透空,淡薄名利,还讲求什么创派立户。张三峰集大成为太极拳,未闻曾创什么派。外人因其拳法与少林迥异,且因两者传教对象不同,故分别称之为内家和外家。后王宗岳分传南北两支,直至清末亦未分派之说。至于外人哄传,那就管不到了。创派立户之盛行,约在三、四十年代后兴起。多数属于外人哄抬而生。你师爷在三、四十年代时也有人哄抬叫田派,你师爷听了就义正言辞地申辩说,我的拳艺全部得自杨家的恩赐,学到今天还只是一点皮毛,哪及得上杨老先生一根指头。老先生这么好的功夫都没说过派。就算功夫再好也是杨家的,万万不可创派立户。以上只能说是我个人管见所及,不知你以为如何。
回答:师父说得太谦虚了,我看您身上倒有点高人的影子。谢谢您的指点。愿您康乐长寿。


关于我们 | 隐私保护条款 | 入谱平台 | 留言反馈